.:.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美国驻华使馆:二战期间美国参战规模一览
--> 本頁主題: 美国驻华使馆:二战期间美国参战规模一览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夜歌雄霸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4417
威望:677 點
金錢:3224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5-04-12


美国驻华使馆:二战期间美国参战规模一览



来源: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信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国全面参战,在太平洋、欧洲、非洲战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速了同盟国的胜利及二战的结束。二战期间1600万美军参战,与此同时整个经济转向战时模式,生产了大量军火,包括近30万架飞机与8.8万辆坦克,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生产的军火不但足够自己使用,也大量支援了同盟国,被称为“民主兵工厂”(Arsenal of Democracy)。

民主兵工厂这个称呼最早出自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ccydcb.xyz/2/?velt)总统1940年12月29日的一次著名演讲,当天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向全国发表了“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这次谈话的主题是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强调美国必须成为盟国抵抗法西斯的后盾,他表示美国应该成为民主的兵工厂,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堪比战争的紧急状态,必须以战时同样的决心、紧迫感全力以赴。罗斯福总统还表示应迅速扩展工业生产能力,将汽车厂、机械厂等全部转向国防装备生产,援助英国、中国、希腊等盟国,向他们提供飞机、坦克、船只、弹药等,以保持世界民主国家的实力。此后,民主兵工厂成为美国在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物资和军工生产的支柱,对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使得美国的军工企业得到大发展。

二战期间,美国进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工业建设,比如飞机制造商从最初一次只能生产少量飞机发展到在装配线上大规模生产数千架飞机。不到5年的时间,飞机制造业在美国各工业领域的排名就从第41位跃升至首位。1939年美国军方飞机总量不足3000架,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生产了近30万架飞机,其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1939年时飞机生产厂基本采用单班生产方式,随着需求的跳跃式增加,工厂生产先是改为两班制,后来又改为三班制,除了传统上生产飞机的公司比如波音、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等外,连汽车公司也加入了生产飞机零部件和整机的计划,例如福特公司在密歇根州新建了威洛伦(Willow Run)工厂,制造B-24“解放者”轰炸机并在其他工厂组装飞机部件。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29.6万架飞机(包括20万架军机),其中3.9万架(2.7万架军机)交付英国使用、1.5万架(1.4万架军机)交付苏联使用,还有6126架(3172架军机)交付其他国家使用。

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8.8万辆坦克,从1937年到1941年底美国参战前的5年期间总共生产了不到5000辆坦克,而参战后产量大幅度提升,1942年生产了2.6万辆、1943年生产了3.7万辆、1944年生产了2万辆。

1941年3月15日,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白宫新闻记者协会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的国家将成为……民主兵工厂。”

此外,据1945年8月20日的《时代》周刊报道,自德军侵占法国到二战结束的5年间,美国生产了87620艘军舰(包括登陆艇)、5200艘商船以及360万辆卡车、440亿发子弹、360亿码战争用棉纺织品等军用品。

军火的大规模生产也促使运输与后勤网络得到发展,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庞大的军事补给网络,使得跨洲作战成为可能。美国通过强大的工业、科技和战略协调能力,决定性地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美军的全面参与,二战的结局与进程将大为不同.

赞(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11 21:04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夜歌雄霸 [樓主]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4417
威望:677 點
金錢:3224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5-04-12


哪位大神能把这个数据 还有诺曼底登陆的数据和中国现有的装备以及产能做个综合对比看看
TOP Posted: 08-11 21:06 #1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